胡晓君教授颠覆性创新成果获《PNAS》报道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科学技术研究院 陈微微发布时间:2022-04-14
浏览次数:2331

金刚石不仅是光彩夺目的珠宝,也是未来光电子器件的重要基础材料。与天然钻石的稀缺一样,人造金刚石获取也十分困难!人造金刚石通常需要高温高压,且大面积制备十分困难,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胡晓君教授团队关注到金刚石薄膜的化学气相沉积过程中,与石墨相比处于热力学亚稳态的金刚石能够在低压下形成,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可能蕴藏着一种合成大面积金刚石的方法。然而,化学气相沉积的生长环境复杂,难以实现原位表征,因此该沉积过程中金刚石的形成机制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针对这个关键的机理性问题,胡晓君教授团队利用缓慢生长的方法“复原”了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的生长过程。以“菜花”状的纳米金刚石颗粒为模板,采用一系列短时间生长的策略,形成瞬时的生长薄层,可采用HRTEM直接观测,避免了常规高能离子轰击制样所导致的结构损坏,难以观察真实结构的问题。该工作发现化学气相沉积过程中金刚石的形成是由石墨在低压下的相变而成,并非传统观念中认为金刚石结构是由碳原子直接堆积形成;气氛中的氢、氧和单分散钽原子在低压石墨/金刚石相变中起关键作用。该结果为基于石墨在常压下制备大面积金刚石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理解其他具有 sp2 和 sp3 电子构型的材料的生长机制提供了一个新角度。

上述研究成果以“Diamond formation mechanism in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为题于2022年4月13日被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报道。浙江工业大学为论文的唯一通讯单位,浙江工业大学胡晓君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团队成员蒋梅燕博士和陈成克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

文章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01451119

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U180921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E0133200)、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2014DFR51160)、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2018C04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2129、50602039、11504325、52002351、 52102052)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Q15A040004、LY18E020013、LGC21E020001)资助。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官方学术周刊,主要出版前沿研究报告、述评、综述、前瞻、学术讨论会论文等,是全球最负盛名的基础科学领域的学术杂志之一。


 “菜花”状的金刚石颗粒及在其上短时生长透射电镜可穿透的薄层


“菜花”状纳米金刚石表面石墨烯-金刚石循环往复生长过程的扫描电镜和Raman光谱


 “菜花”状纳米金刚石表面石墨烯-金刚石循环往复生长过程的透射电镜图


Ta, H和O促进低压点“石”成“钻”计算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