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浙江报道我校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来源:党委宣传部甘佳霭发布时间:2024-06-28
浏览次数:31

6月26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官方微信公众号创新浙江以《成果π|无处不在的神奇“膜”法》为题,报道由浙江工业大学牵头完成的“新型膜法水处理全检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全文如下:

成果π|无处不在的神奇“膜”法

编者按: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寓意着科学的无尽探索;π又谐音“派”,意味着科技成果的“普及共享”。为了让深奥的科技成果切实可感,即日起开设“成果π”专栏,对浙里好成果开展科普宣传,让受众一窥前沿科技的魅力。

无处不在的神奇“膜”法

一张薄膜能做什么?可以是一副手套、一个保鲜袋,亦或是一个蔬菜大棚。但它也可能是一张让海水变甘泉,实现人类真正用水“自由”的薄膜,不仅能净化污水、过滤废气,成为人工肝、人工肾,更能助力芯片制备。这一切可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源自一个真实存在,并且无处不在的“膜”法技术。

由浙江工业大学牵头完成的“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利用新型膜法处理技术,实现了海水淡化、超纯水制备、医药纯化、核沾染水处理等多项关键技术突破,让一张张看似普通的薄膜成为了高精尖技术的核心。该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那么,这个神奇“膜”法到底是如何“施展”的呢?

简单来说,膜是一种能起到分离和转化功能的一个薄层。以海水淡化为例,当海水在压力下高速通过分离膜膜孔,水中的盐分、重金属离子、微生物和悬浮物等物质就被截留在了膜表面,无需添加任何助剂,就能实现去除杂质、淡化海水的功效。

历经十余年攻关,项目团队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成功研发了超薄脱盐膜、长效抗污膜、核素吸附膜3类核心材料,在新型膜分离原理、膜材料制备、膜法水处理及膜固废后处理全链条技术与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不仅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更是打破了发达国家近50年的垄断格局。

由项目研发的渗透性—选择性“双高”超薄脱盐膜,实现了向大海“要水喝”,让我国多地的海岛居民吃到“头口水”。在浙江舟山建成了全球单机规模最大的海淡工程,成为支撑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在海水淡化领域,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

“高性能膜材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许多领域都扮演着战略性角色。掌握膜技术,事关未来发展大计,对保障石化、医药等国家战略产业的水安全意义重大。”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膜分离与水处理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高从堦表示。

目前,项目成果已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推广应用,相关技术和产品更是出口到全球24个国家。未来,项目团队还将聚焦人工智能与膜材料、膜过程的结合,在能源膜领域开展研发,实现更广领域的产业化。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nknYgCHFaEieq6_gxRICg

Baidu
map